小儿斜颈





1:患儿,男,2个月,系本院职工之子,于19887月就诊。

主诉:头颈向右侧歪斜。

现病史:患儿出生后家长就发现其头向右侧歪斜,未予重视,1个月后歪斜更加明显,经我院外科及骨科检查,诊断为:右侧肌性斜颈。建议长大后择期手术治疗。因而求助于针灸治疗。查:头颅转侧困难,头歪向右侧,沿右侧胸锁乳突肌方向,可明显触及条索状硬块,二便正常,食眠均可,患儿系早产儿。

诊断:斜颈。

辨证经脉瘀阻。

治则:疏通气血,化瘀通络,以手少阳、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翳风、完骨、天窗、水突、阿是穴、曲池、外关、合谷。

操作:用快速轻柔点刺法,不留针。治疗10次为1疗程。

二诊:针刺3次后,歪斜明显减轻,条索状物变柔软,继续上法治疗。

三诊:针刺1个疗程后,颈部条索状硬块消失,活动自如,而告治愈。

随访2年,未见复发。

2:患儿,女,2.5岁,于20015月初诊。

主诉:头颈向左侧歪斜。

现病史:患儿4个月大时,家长发现其头向左侧歪斜,遂到某三甲医院就诊,诊断为:左侧肌性斜颈,建议长大后择期手术,期间可采用按摩或热敷的方法。患儿家长随遵医嘱进行治疗,2年来未见好转,且歪斜更加明显,而来我处求治。查:头颅转侧困难,头歪向左侧,左侧颈部有一椭圆形包块,中等硬度。二便正常,食眠均可,患儿有难产病史。

诊断:斜颈。

辨证:经脉瘀阻。

治则:疏通气血,化瘀通络,以手少阳、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翳风、完骨、天窗、水突、阿是穴、曲池、外关、合谷。

操作:用快速轻柔点刺法,不留针。治疗10次为1疗程。

历时治疗3个月,包块消失,头颅转侧正常,病告痊愈。

按语: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气血待充,筋脉待长。因此,对小儿疾病的治疗,手法要轻,针刺要浅,以免伤其正气。根据小儿生理之特点,及《内经》关于针刺之理论,采用了轻柔浅刺法治疗本病。小儿斜颈,病变在颈部,累及少阳、阳明二经。病因为产伤及宫内发育不良而致经脉阻滞,气血郁滞,瘀血不去,则新血不能濡养筋脉肌肉而致胸锁乳突肌缺血、缺氧肌肉挛缩而致本病。关于本病的治疗,根据病因及病变部位,采用循经取穴及病位取穴相结合的方法。以理气活血、疏通经络为准则。故取翳风、完骨、扶突、外关、曲池、合谷等穴,以疏通少阳、阳明之经气,使气血流畅、瘀祛新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挛缩舒展,硬块及条索变软消失。治疗疾病除正确的诊断及选穴外,针刺的深度及手法至关重要,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表里之间,是一个连续性和间断性相统一的多层次结构。所谓连续性是指从表至里,由经络所沟通;所谓间断性是指人体皮肉筋骨及内脏器官各自有独立功能及所在部位。因此,我们在针刺时必须掌握好针刺的深浅度。《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故针陷脉则邪气出,针中脉则浊气出,针太深则邪气反深、病益。故曰:皮肉筋脉,各有所处,病各所宜”。可见精确掌握针刺深浅度,对于治疗效果,是至关重要。另外,本病的早期治疗相当重要,案1患儿发现早,治疗早,恢复快;案2患儿发现早,治疗不得当,延误了治疗时间,所以恢复较慢。对疾病治疗5个疗程以上效果不显著者,应择期进行手术治疗,以免引起面部畸形或脊柱侧弯等并发症。总之,对小儿斜颈,要早发现、早治疗,以免留残。

  • 新门诊综合楼
  • 新门诊综合楼(正面)
  • 新门诊综合楼(侧面)
  • 医院西区大楼
  • 医院西区大门
  • 医院南区大门
  • 医院南区教学楼
  • 住院部大楼
  • 西区药剂楼及文化长廊
  • 国医堂
  • 国医堂敞亮的走廊
  • 古香古色的针灸堂
  • 古香古色的按摩堂
  • 院落一角
  • 飞利浦FD20平板血管造影剂(大C)
  • 1.5T光纤核磁共振OPmima MR 360
  • 美国GE64排 128层CT

邯郸市中医院 版权所有©2003-2018 地址:邯郸市和平路366号

邮编:056000 电话:(0310)2115966  2115955
网址www.hdszyy.cn
备案号: 冀ICP备12012095-2 
技术支持:邯郸市中医院信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