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遗尿
案1:江某,男,9岁,于2013年7月3日初诊。 主诉:睡中尿床7年。 现病史:患儿睡眠时不自主排尿,呼之不醒,夜间遗尿已经7年,平均每晚1~2次,白天小便亦多,精神差。相关检查均无异常。曾就诊于多处,效果欠佳,今求治于我处。 刻诊:患儿面黄、形体瘦小,纳差,大便调。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诊断:遗溺。 辨证:脾气虚弱,肾气不固。 治则:健脾益气,温肾固摄。 处方:百会、四神聪、气海、关元、中极、三阴交、肾俞、脾俞。 操作:采用轻柔浅刺法,每日治疗1次,留针20分钟。关元、气海加神阙穴,每日艾灸20分钟。 二诊(2013年7月5日):治疗2次,睡时易叫醒排尿,守前方继续治疗。 三诊(2013年7月9日):治疗6次,期间遗尿次数明显减少,偶有呼之不及而遗尿。 四诊(2013年7月15日):未出现遗尿,睡眠安稳,进食增多,面色转润。嘱其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睡眠规律。 随访2年未复发。 案2:陈某,男,6岁,于2013年2月18日初诊。 主诉:尿床1月余。 现病史:患儿睡眠时尿床,睡眠不宁,但不易唤醒。每1~2天尿床1次,尿常规及尿培养未见异常,泌尿系X线造影未见异常,无脊椎裂等器质疾病。平素性情急躁易怒,多汗。 刻诊:患儿面色较红润,形体胖壮,纳食可,尿量少,色黄,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诊断:遗尿 辨证:湿热下注,膀胱失约。 治则:清热利湿,清肝止遗。 处方:百会、四神聪、水分、阴交、关元、水道、行间、太冲。 操作:用泻法,每日1次,留针20分钟。 二诊(2013年2月20日):治疗2次,夜间未尿床。 三诊(2013年2月24日):治疗5次,患儿未出现尿床,易唤醒。继续治疗2次巩固疗效。嘱其清淡饮食,少食用油腻煎炸类食物,调畅情志。 随访1年未复发。 按语:遗尿属于中医“遗溺”证的范畴。早在《灵枢•九针论》就有“膀胱不约为遗溺”的论述。《诸病源候论》曰:“遗尿者由膀胱虚冷不能约于水故也”。遗尿其责有二:一者肾与膀胱相表里,肾固摄有度则膀胱气化有度,反之肾气不足,膀胱失约,失却固摄,气化失能而致遗尿。治疗选关元培肾固元,肾俞补肾温阳调气,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与任脉之关元总理一身之阴。故俞募相配,加之三阴交,乃阴中求阳,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之”。如此阴阳相济,阴生阳长,肾气充沛,膀胱固摄有权。二者,尿床多因睡眠太深,不易苏醒,治当醒神开窍,调神治之,选百会、四神聪、印堂,病重、病久者加人中增强醒神开窍作用。经临床验证,治疗小儿遗尿在补肾固摄基础上加醒神开窍、调神益智诸穴,并配合儿科特有针刺手法,会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案1患儿素体虚弱,面黄、形体瘦小,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证属脾气虚,肾气不固,以气海、关元、肾俞、脾俞治之,健脾益气,温肾固摄。配以醒神开窍的百会、四神聪,显效快,疗效巩固。 案2患儿证属肝经湿热下注,膀胱气化失约,患儿尿量少,色黄,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因湿热下注膀胱,不能通调水道,膀胱气化功能失调,闭藏失职,不能制约水道而导致遗尿。以行间、太冲泻肝热,以水分、阴交、关元、水道通调水道。百会醒神。热去神清,小便自然通调有序。但此证型临床较少。小儿遗尿用针灸治疗取效快,效果好,临床应加以推广。 针刺手法轻盈无痛,患儿配合良好,也是起效快、疗效好的另一原因,值得学习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