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经多穴治痿证法



(一)多经多穴治痿证法形成渊源

痿证是以肢体筋脉弛缓,痿软无力,甚至不能随意运动,日久出现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以下肢多见,故也称“痿躄”。痿是肢体痿弱不用,“躄”是指下肢软弱无力,不能步履之意。痿证还可表现为眼睑下垂,咀嚼无力,吞咽困难,手握无力,甚至呼吸困难,周身软弱无力者等。祖国医学认为痿证的病因较为复杂。外感温热毒邪、湿邪,内伤情志、饮食劳倦、先天不足、房事不节、跌打损伤以及接触神经毒性药物等,均可致病。其主要病理机制有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虚弱、肝肾髓枯、脉络瘀阻等,导致肢体筋脉失养而起。病位与肺、脾、肝、肾四脏关系较密切。现代临床常见有: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急性脊髓炎,进行性肌萎缩、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肌营养不良症、手足口后遗症、腓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外伤后遗症及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肢体瘫痪等病症。

《内经》记载了治疗痿证的三条原则,即“治痿独取阳明”、“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临床辨证用药,对于针灸治疗取穴亦具有指导意义。笔者以“多经多穴法”治疗痿证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内经》上述治疗原则的全面理解,此外,这一经验的形成与早年治疗小儿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经历关系密切。20世纪6070年代,在预防工作薄弱的地区小儿麻痹后遗症还很多见,当时治疗此病尊崇“治痿独取阳明”的法则,疗效不够满意,经临床反复探索研究,发现其发病规律具有受麻痹肌肉群广泛而不规则的特点,并非一经独病的特征,甚至在某些重症患者中,十四经的循行路线均可出现症状,尤以太阳经、少阳经、太阴经和阳明经为多见,在《素问·痿论》中心、肝、肺、脾、肾五脏之疾均可致痿的理论启发下,师古又不泥于古,并结合十四经均可受病,肌肉、筋脉、骨骼均可致痿的临床实践,确立了治痿应辨证、辨病与辨经相结合的治疗观点,并根据受病肌肉群广泛而不规则的特点,进行阴经与阳经相配的选经配穴治疗方法,因此创新性地提出“多经多穴治痿证法”的治疗思路。该法是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提出的,后历经几十年临证检验,该方法日臻成熟和完善,应用范围亦不断扩大,由最初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拓展应用于临床各类痿证。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疗思路。

(二)“多经多穴治痿证法” 的内容        

所谓“多经多穴法”,即治疗痿证时不单取、重取阳明经的腧穴,而是根据患者病情和病变部位,酌情选用少阳经、太阳经以及手、足三阴经的腧穴辨证选经施治。其应用原则在于阴阳相配、数经互补、浅刺多穴。该法在具体治疗中,把经络循行路线和受损的肌肉群结合起来,通过辨证、辨病、选经论治的原则而选取阴经和阳经腧穴相配。例如胃经髀关、解溪配脾经的阴陵泉、三阴交等;胆经的环跳、阳陵泉配肝经的太冲等,起到调节脏腑阴阳气血的平衡,以达到阴平阳秘的目的,从而促进患部功能的修复与恢复,经多年的临床实践验证,该方法比独取、重取阳明经穴或局部取穴疗效均有较大的提高。治疗痿证常取腧穴有:上肢取肩髃、极泉、曲池、合谷、内关,腹部取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肓俞、气海、下肢取髀关、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太冲等。配穴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灵活配取23穴,视病情轻重,年龄大小,交替使用。例如手外旋加刺少海、后溪;手内收加刺阳池、阳溪;手腕下垂加刺外关、阿是穴。足内翻者配丘墟、申脉;足尖下垂配解溪、内庭、公孙;足外翻者配复溜、太溪、商丘等。总之,以上腧穴视病情所需,灵活掌握,也可分组选取。

其内容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经穴多而不乱,临证所选经穴应视痿证患者麻痹肌肉群沿经络分布的具体路线而定。既要遵循《内经》之“各补其荥而通其俞”的经旨,在符合辨证的各个不同脏腑经脉中分经取穴;又要时刻注意阴经与阳经相配伍的针刺原则,重点选用具有阴阳表里关系的经脉进行配穴,力求“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其二,运用多经多穴法治疗痿证,针刺手法是取效的关键环节。除严格掌握好补虚泻实的原则外,一定要掌握好适当的针刺深浅度与刺激量。临证以浅刺法运用较多。我们认为,多数痿证患者病程漫长,局部肌肉筋脉缺乏气血的荣养,脉络已虚,大多存在正气不足的征象。而浅刺法刺激量轻,就其作用而言,是一种偏补的方法,能够鼓舞人体正气,使肢体低下的功能得以恢复。尤其是对于稚阴稚阳之体的小儿和年老体弱者,即使有实证的征候,手法亦不可过重。同时,治疗痿证,深浅刺法不可偏废,应结合病之深浅,体之强弱,年龄大小,宜深则深,宜浅则浅。总以激发经络气血的运行、恢复神经肌肉的活力为目的。

  • 新门诊综合楼
  • 新门诊综合楼(正面)
  • 新门诊综合楼(侧面)
  • 医院西区大楼
  • 医院西区大门
  • 医院南区大门
  • 医院南区教学楼
  • 住院部大楼
  • 西区药剂楼及文化长廊
  • 国医堂
  • 国医堂敞亮的走廊
  • 古香古色的针灸堂
  • 古香古色的按摩堂
  • 院落一角
  • 飞利浦FD20平板血管造影剂(大C)
  • 1.5T光纤核磁共振OPmima MR 360
  • 美国GE64排 128层CT

邯郸市中医院 版权所有©2003-2018 地址:邯郸市和平路366号

邮编:056000 电话:(0310)2115966  2115955
网址www.hdszyy.cn
备案号: 冀ICP备12012095-2 
技术支持:邯郸市中医院信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