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芳教授针刺治疗痿证经验浅析

杨杰科

(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  邯郸  056000

    要:李延芳教授从事针灸教育和临床50余载,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善用“独取阳明”“多经多穴法”治疗痿证,临证遣方选穴重视辨证,强调配伍;取穴精当,注重手法;不仅能够明显缓解症状,而且可以改善机能状态,达到标本兼治。本文介绍李延芳教授针灸治疗痿证的临床经验,深入分析李教授的针灸临床治疗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独取阳明;多经多穴;痿证;针刺

类号R249                       识码B                章编1006-0979201614-0136-02



李延芳,女,1938 12 月出生,河北省肥乡县人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师承博士生导师临证时,李老善用多经多穴独取阳明等针刺法作为治疗法则治疗痿症,经多穴等具体操作手法因人因病而异笔者以中医痿证为例,以

独取阳明为基础、“多经多穴为骨干李老临证治痿的学习体会三   方面深入研究分析李老的针灸治痿临床思路与方法学生愚拙,幸得参加李延芳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能够跟随李老学习,5 年下来,偶有所得,请同道指正

1 独取阳明为基础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且日久不用并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类病症[1]痿证的形成,虽有种种原因,但阳明亏虚为根本原因  若阳明不足,久而久之四肢百骸不能得以濡养则四肢痿弱不用故有

治痿独取阳明之语其出自素问·痿论篇,意为: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乃人体气血津液化生之源阳明属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本源,为多气多血之经,又,阳明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素问·痿论云:阳明虚,则宗筋纵,痿证的发生主要属于经筋肌肉的痿软无力足阳明胃经,与脾互为表里,乃后天生化之源   五脏六腑营养的原动力,化生的营气可润养宗筋,人体的筋脉依赖于   由阳明化生的气血濡润才能发挥作用,故人体肢体出现痿顿不利,需   要取阳明经穴以疏通气血增加生化之源

临床上有些痿证患者表现为一侧肢体瘫痪,兼症较少且轻李老

认为上述症状表现为单纯一侧肢体痿顿不用,病位浅,病势较轻,病因病机简单明了可运用治痿独取阳明法则,以此为基本选穴方法,单取患侧阳明经穴即可如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足三里丰隆等穴位,也有满意的疗效,这是治痿独取阳明最直接的使用不过,只适用于一些特定患者主要表现为四肢某一侧或某一肢痿软不用李老对 200 例单纯某一侧,某一肢痿证患者采用独取阳明之法加以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取穴患侧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髀关足三里丰隆解溪内庭等,结果显示:200 例患者中治愈 156 例,显效 40 例,无效 4 例,有效率 98.0

2 多经多穴为骨干

痿证的表现除了四肢手足痿顿无力还可见眼睑下垂咀嚼无力,  吞咽困难,甚至呼吸困难,周身软弱无力等症中医认为,痿证的病因较为复杂外感温热毒邪湿邪内伤情志,饮食劳倦先天不足房事不节跌打损伤以及接触毒性药物均可致病其主要病理机制有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虚弱肝肾髓枯脉络瘀阻等,导致肢体筋脉失养而起,病位与肺肾四脏关系较密切现代临床常见有颅脑疾病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急性脊髓炎,进行性肌萎缩肌无力周期性瘫痪,肌营养不良症手足口后遗症腓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外伤后遗症及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肢体瘫痪等病症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的,后历经几十年临证检验,日臻成熟和完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3 李老治痿经验的体会与应用

李老临证五十余年,深感针灸治痿之法种类较多,临床应用多有  不便,遂以临床疗效为基础去繁存简,以独取阳明为基础,以多经多  穴为骨干治疗痿证

多经多穴法,是对独取阳明治疗痿证的补充升华治痿独取阳明经经穴是基础临床应当依据患者病情和累及部位在独取阳明的基础上酌情选用太阳少阳太阴阳明等经的腧穴辨证施治其应用原则在于阴阳互配数经互补浅刺多穴该法在具体操作中,以患病部位经络循行线路为主结合受损肌肉情况,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原则,辨证和辨病相结合,选取适当经络腧穴进行配伍针刺例如:髀关配阴陵泉解溪配三阴交等,肝胆经的曲泉太冲阳陵泉丘墟互配等,达到调节脏腑功能,补益疏通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促进肢体病变部位功能恢复李老临证治痿惯常使用穴位:上肢取肩三针手五里曲池手三里阳池合谷内关极泉尺泽;胸部取用穴位为:檀中腹部使用为中脘天枢关元气海下肢取伏兔梁丘血海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复溜太冲等另外可根据临床表现,随证选取几穴,视病情轻重,年龄大小,交替使用例如手外旋加刺少海后溪;手内收加刺外关阿是穴;手腕下垂加刺阳池阳溪;足内翻丘墟可意透照海,另加申脉;足下垂配解溪足外翻配复溜太溪总之,以上腧穴视病情所需,灵活掌握,也可分组选取其内涵在于,经穴多而条理清晰李老认为,治疗痿证所选穴位应视患者病变经络循行路线区域和受损肌肉部位而定既贯彻黄帝内经》“各补其荥而通其俞的要义,   根据临床症状在各个不同脏腑经脉中分别取穴;还要关注脏腑经络之间针刺配伍原则,首先选用具有脏腑络属关系的经络穴位进行配伍,达到补阴泻阳抑阴扶阳阴平阳秘的目的其次运用多经多穴法治疗痿证,针刺手法是取效的关键环节除严格掌握好补虚泻实的原则外,还要掌握好适当的针刺深浅度与刺激量李老认为,痿证是一个长期而慢性的病症患者多有病程较长,患部经络不通,肌肉脉络长期缺乏营养,经络气血干枯,正气虚弱,邪气不甚的特点[2]  针刺浅,手法轻,刺激量小,符合少火生气理论观点,能够激发脏腑经络气血,补益人体正气,滋润通调经脉,促使患部功能修复尤其是小儿和老年患者,即使实证症候明显,刺激也要轻清柔和同时李老进一步指出,对于痿证的辨证论治,要遵循:患者的病情轻重,病位深浅,正气之强弱,年龄大小,体质壮硕,患病部位之丰满情况,采取适宜的深浅针刺,以恢复脏腑经络功能,增强气血的运行增加神经传导,恢复肌肉的活力

多经多穴法为李老几十年临床治疗痿证之精华,本人自学习以来,每次使用均能收获满意疗效[2]其中尤以阴阳经穴的互配互引感触尤深临床应用时阴经阳经的选穴多少,刺激量大小互为配用  阴经迟缓,阳经挛急时取穴以阴经为主手法轻柔选穴多,刺激量小,   可激发经络经气,使气血流行增加,代谢加快,营养物质增加,经脉得养阳经迟缓,阴经挛急取穴以阳经为主刺激量可稍大,阳经多为多气多血之经,刺激量大可以通调经络气机,达到疏通经络目的,从而使阴经阳经气血运行恢复正常,肢体力量增加,疾病治愈

病例应用:陈某,女,左侧基底节区梗塞 7 个月,体态偏瘦,自患病以来曾在多处针灸治疗,未获满意效果现症见:右手握固,右上肢阴经挛缩,上肢弯曲,伸展上举不能,肌肉僵硬萎缩,右下肢无力左侧面颊肌肉萎缩舌质稍红,苔薄黄,脉虚本人按照独取阳明为基础 多气多血法为骨干辨证施治,取穴为:患侧上肢心包经方法为: 一寸毫针等距离排刺 12 针至肩前,刺入深度约 0.5 阳经取穴为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八邪 1.5 寸毫针刺入约一寸,下肢常规刺法,左侧面部阳明太阳经筋各排次针,留针 30min刺入约 10min 即可见肌肉挛缩僵硬缓解手臂自行伸展,可保持至取针 0.5h治疗一月后手臂基本自如伸展,只上举稍差

参考文献

[1]  陈湘君.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55.

[2]     齐建兴. 多经多穴法在痿证治疗中的价值李艳芳教授临证精粹

[J].疑难病杂志,20111011:868.



辨证针刺治愈一例糖尿病致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病例报道

彭 建 东  张 倩

(威海市中医院外科  威海  264200

摘 要:糖尿病致单侧动眼神经麻痹在临床并不少见,现代医学尚缺乏针对性治疗措施现报道一例传统针刺疗法治愈因糖尿病致单侧动眼神经麻痹,分享心得体会

关键词:针刺;辨证论治;糖尿病

类号R246                        识码B                章编1006-0979201614-0137-01



1   病例报道

患者男,76 岁,因右眼视物重影 20d入院 20d 前因感受风寒后突发右眼视物重影,且右眼活动受限,伴眶周疼痛多泪,无肢体麻木及口角歪斜,无意识丧失等症状患者辗转至别院针灸治疗一周仍无缓解,遂至我院入院时患者右眼睑下垂,右眼位外斜;双眼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存在;眼部运动检查:右眼运动不灵,以向上外上内下内右侧方向运动障碍受限明显;左眼球未见明显异常;调节反射及聚合反射消失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中医望切诊:神志清,精神可,形体适中,面色淡白,言语清,近身无异味,舌暗,苔白腻,脉细涩,纳差,眠可既有糖尿病病史 10 年余,现皮下注射赖脯胰岛素早晚各 24u,述血糖控制可入院后给予急查颅脑+眼部 MRI,结果示:1.双侧额颞叶散在陈旧性缺血灶;2.眼球及眼眶未见明显异常中医初步诊断:视岐(脾肾气虚);西医:1.动眼神经麻痹;2.型糖尿病

患者入院后给予针灸治疗,针刺治则:益肾健脾养血通络醒脑开窍下肢取穴:足三里复溜太冲;腹部取穴:中脘气海天枢;上肢取穴:内关;项部取穴:天柱完骨风池供血定喘具体操作:根据针刺部位不同分别选取仰卧位坐位针刺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 仰卧位时,所选穴用 0.3mm×40mm 毫针常规刺入 2030mm,内关足三里采用补法;太冲泻法;天枢中脘气海平补平泻坐位时所选穴用 0.35mm×50mm 毫针常规刺入 3045mm,风池完骨天柱定喘采用平补平泻法,并在天柱完骨翳风接 G6805-1 电针仪, 采用疏密波,留针 25min1 /d10 次为一疗程治疗期间患者继续使用赖脯胰岛素皮下注射 4 次治疗后,自述视物重影减轻;10 次后重影消失明显,眶周疼痛消失,无流泪,右侧睑裂较前增大,右眼球转动较左眼球仍稍差;15 次后重影基本消失,患侧睑裂与对侧基本相同,双眼球转动灵活,后巩固治疗 5 次症状完全消失而告痊愈

2   讨 论

临床表现单侧动眼神经麻痹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2]动脉瘤性眼肌麻痹;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痛性眼肌麻痹;外伤性眼肌麻痹糖尿病致动眼神经麻痹常为单神经损害,多发生于 40 岁以上的患者,以疼痛突然复视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特点是虽然有动眼神经麻痹,但其眼内肌不受影响,即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应皆正常[3-4]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由于糖代谢紊乱,使营养神经的血管发生缺血缺氧,导致神经受损因其主要影响动眼神经中央部分,而缩瞳纤维位于动眼神经上方,故瞳孔可免受损伤而在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早期大部分患者即可出现瞳孔散大,具有鉴别意义目前其治疗的主要措施是控制血糖营养神经,疗程较长且疗效不明显该患者既往糖尿病 10 余年,证属消渴之脾肾气虚气虚则卫外

不固,故风寒之邪乘虚而入随眼系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不足为主要原因[5]针刺选足三里能健运脾胃,又天枢穴为足阳明胃经之穴位,又是大肠募穴,二者合用能调理气血,以后天补先天复溜为足少阴肾经经穴,五行属金,金生水,是肾经母穴,具有滋肾水养精血的功效太冲是属肝经原穴,又为四关穴之一,可滋养肝阴,开窍明目[6]中脘,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气海,能益气升阳,补肾调经,   气海与中脘同属任脉,二穴合用既补先天又养后天内关,是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具有维系诸阴经醒脑开窍通血脉之功天柱定喘成为颈部天地穴,具有增强椎动脉血液循环,继而改善脑和脊髓的供血作用风池属足少阳胆经,具有疏肝散邪清肝潜阳的功效;针刺风池对脑血管有解痉扩张和收缩双重作用,可以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7],使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改善大脑的缺血缺氧状况[8],从而改善脑神经的功能,完骨善治头项五官疾病,供血为风池下一寸,对改善椎底动脉供血有一定的作用

糖尿病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本报道旨在强调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采用整体针刺方法治疗,既要注重调整脾胃功能,使气血生成有源,又要注意激发经气,使气血循行布散于脑窍眼目,从而发挥针灸远端取穴治疗局部病变的作用,   进而治疗病变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中华眼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Liesegang  TJSkuta  GLCantor  LB.  Basic  and  clinical  science  course [J].Neruoophthalmology200523:121-124.

[3]  石峙敏,张俊庭.大脑后交通动脉瘤与动眼神经麻痹[J].眼科,19987

1:39-40

[4]  宋蓓文,陈国辉.动眼神经麻痹 32 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225:347-349.

[5]  冷守忠,吕小琪,庞琪.动眼神经麻痹 246 例的病因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199430:31-33.

[6]  江峰,华续明,张刘,等.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431:35-36.

[7]  袁晓军.针刺风池穴对脑血流的影响[J].中医杂志,1996375:285.

[8]  符健.针刺风池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临床研究版),2003104:38.



上一篇:学术论文 四
下一篇:学术论文 二
  • 新门诊综合楼
  • 新门诊综合楼(正面)
  • 新门诊综合楼(侧面)
  • 医院西区大楼
  • 医院西区大门
  • 医院南区大门
  • 医院南区教学楼
  • 住院部大楼
  • 西区药剂楼及文化长廊
  • 国医堂
  • 国医堂敞亮的走廊
  • 古香古色的针灸堂
  • 古香古色的按摩堂
  • 院落一角
  • 飞利浦FD20平板血管造影剂(大C)
  • 1.5T光纤核磁共振OPmima MR 360
  • 美国GE64排 128层CT

邯郸市中医院 版权所有©2003-2018 地址:邯郸市和平路366号

邮编:056000 电话:(0310)2115966  2115955
网址www.hdszyy.cn
备案号: 冀ICP备12012095-2 
技术支持:邯郸市中医院信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