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延芳教授运用多经多穴法治疗痿证经验※ 齐建兴
关键词:李延芳;多经多穴法;痿证;名医经验;针灸疗法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1.17.008 文章编号:1672-2779(2011)-17-0014-02
李延芳教授是邯郸市名中医,国家第二批、第四批师承指导老师,致力于针灸临床、教学与科研五十余载, 学验俱丰,医术精湛,尤其对臂丛神经损伤、腓神经损伤、外伤性截瘫、多发性神经根炎、中风后遗症等造成的各种痿证,提出“多经多穴”的治疗思想,方法独特。笔者有幸师从李老学习,每每见证此方法应用于该类疾病,效如桴鼓,屡起沉疴。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 痿证的治疗思路及特点 《内经》对痿证的记载颇详,《素问•痿论》认为, 痿证的发生,是由五脏气热,脾胃气虚,阴精不足,不能润养皮脉筋骨,使得人体局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形成的。现代医学的多发性神经炎、臂丛神经损伤、腓神经损伤以及中风后遗症等疾病造成的肌肉枯萎不荣和四肢痿废不用均属于此类。对于痿证的治疗,《内经》所述 “治痿独取阳明”的法则一直为历代医家所尊崇。一般认为“独取阳明”,即重视脾胃的调理,不仅组方选药应从中焦脾胃着手,针灸亦要重取阳明经穴位。盖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人体的脏腑、经脉、宗筋,都依靠阳明经气血的滋养,而以阳明为之长。故阳明盛,气血充,诸筋得养,则关节滑利运动自如;若阳明虚,气血津液化生不足,则“宗筋纵,带脉不引”,致足废不用。治取阳明,在于促进气血的化生使脏腑经脉得到滋养而痿躄不生。但是,治疗痿证如果局限于“独”字,则与《内经》治痿的另一原则“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自相矛盾。况且《痿论》之论痿有五:“肺热叶焦…则生痿躄”;“心气热…则生脉痿”;“肝气热…发为筋痿”;“脾气热…发为肉痿”;“肾气热…发为骨痿”。即五脏皆可致痿。由此可知,“取阳明”固然是治疗痿证的主要法则,但绝不是独一之法。基于对《内经》治痿理论的全面理解,李延芳老师认为该病的治疗不可拘泥于“治痿独取阳明”,应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大胆开拓和发挥,做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而“随证治之”。 上世纪 60 年代初,小儿麻痹后遗症还很多见,李老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其发病规律具有受麻痹肌肉群广泛而不规则的特点,针刺时独取阳明经穴位不利于调整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往往效果较差。而配合应用其它经脉特别是三阴经腧穴后,疗效则大大提高。由此结合“五脏皆可致痿”、“十四经均可受病”的观点,李老创造性地提出了数经互补、浅刺多穴的针刺方法。历经几十年临床实践,此“多经多穴”的针刺经验日臻完善,并由最初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拓展应用于临床各类痿证。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治疗思路。 所谓“多经多穴法”,即治疗痿证时不单纯选用阳明经的腧穴,而是据病变部位,联合选用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以及足三阴经的腧穴辨证施治。这一方法蕴有丰富的内涵,突出体现于两个方面。其一,经穴多而不乱。李老强调,临证所选经穴应视痿证患者麻痹肌肉群沿经络分布的具体情况而定。既要遵循《内经》之“各补其荥而通其俞”的经旨,在符合辨证的各个不同脏腑经脉中分经取穴;又要时刻注意阴经与阳经相配伍的针刺原则,重点选用具有阴阳表里关系的经脉进行配穴, 力求“从阴引阳、从阳引阴”,进而达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尽快修复受损伤神经的治疗目的。例如,以足少阳经的环跳、阳陵泉配足厥阴经之膝关、太冲;足阳明经的解溪、髀关配足太阴经之三阴交、阴陵泉;以足太阳经的秩边、委中配足少阴经之太溪、阴谷,等等。另一方面,运用多经多穴法治疗痿证,针刺手法是否得当亦是取效的关键环节。总体来说,应依照《素问•痿论》 “调其虚实,和其顺逆”的治痿法则,不失“补虚泻实” 之法度,但一定要根据痿证患者的具体情况掌握好适当的针刺深浅度与刺激量。临证老师浅刺法运用较多。她曾多次提到,多数痿证患者病程漫长,局部肌肉筋脉缺乏气血的荣养,脉络已虚,大多存在正气不足的征象。而浅刺法刺激量轻,就其作用而言,是一种偏补的方法。能够鼓舞人体正气,使肢体低下的功能得以恢复。尤其是对于稚阳稚阴之体的小儿和年老体弱者,即使有实证的征候,手法亦不可过重。否则正气受损,不仅不能增强神经肌肉的活力,还会使肌肉过度疲劳造成局部神经抑制而适得其反。事实上,浅刺法早在灵枢经就有记载。 《灵枢•始终》云:“……脉虚者,浅刺之,使精气无得出,以养其脉,独独出其邪气”。但后世医家对此很少重视,一味地强调深刺法,似乎只有深刺法才能治病。对此李师进一步指出,治疗痿证,深浅刺法不可偏废,应结合病之深浅,体之强弱,宜深则深,宜浅则浅。总以激发经络气血的运行、恢复神经肌肉的活力为目的。唯如此,才能圆活机括,不失治病之根本。
2 病案举例 病案 1 外伤性截瘫 杨某,男,54 岁。2009 年 10 月 22 日初诊。主诉:外伤致腰痛、双下肢不能活动、小 便困难 1 个月。病史:患者素有腰肌劳损病史 1 年余,1 个月前在某个体诊所行按摩治疗,因手法不当造成腰椎椎体滑脱,腰部剧烈疼痛。经当地医院紧急手术治疗, 术后出现双下肢不能活动,肌电图示腓总神经及胫神经不全受损。`转来针灸时见:双下肢肌肉萎缩,不能坐立。直腿抬高试验双腿均 40°,腰段以下感觉迟钝,膝反射消 ![]()
按:本案为外伤后的痿证,神经损伤涉及胫神经及腓总神经,导致受损肌肉群十分广泛且不规则,针刺治疗不可拘泥于“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应灵活采用“多经多穴”的方法。所选腧穴涉及了足太阳经、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太阴经,而选用八脉交会的申脉穴,更是连系了众多经脉乃至细小的络脉。如此则阴阳相配,数经互补,取长补短,更有利于神经肌肉的恢复。其中秩边穴的特殊刺法对改善膀胱功能有一定作用。
病案 2 臂丛神经损伤 沈某,女,37d。2008 年 3 月 1 日出生。2008 年 4 月 7 日初诊。其母亲生产时曾分娩困难,患儿出生后发现左上肢不能活动,左手腕下垂, 手掌不能做握伸动作,在当地医院经肌电图提示诊断为左侧臂丛神经损伤。即转来就诊时可见左上肢肌肉萎缩、松弛,肌力Ⅰ级。拟治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穴位选取大椎、身柱、极泉、肩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内关、阳池、合谷。采用浅刺不留针的手法,每日 1 次。 治疗 7 次后,左手腕痿软不用有所好转,左上肢能够轻 微活动;治疗 20 次后,肌力升为Ⅱ级;两个月后,左上肢肌力恢复至Ⅳ级,手腕已不再下垂,左上肢活动较自如,握物也已基本正常。 按: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多见于分娩过程中臂丛神经的过度牵拉,与难产史密切相关。完全性臂丛神经损伤可使伤侧肌肉群广泛损伤而严重影响上肢功能,形成痿证。多经多穴的应用有利于激发患儿的经气运行,从而达到疏通经络的目的。需要指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特别是新生儿,更是异常娇嫩,“如草之芽……如蚕之苗”, 治疗时刺针宜浅,采取快速轻柔点刺,以免伤其正气。 参考文献 [1] 李延芳.多经多穴法治疗小儿麻痹症 500 例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1991, (03):5. [2] 丁建萍,李延芳,蔡红英,等.浅刺多穴针法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 68 例[J].中国针灸,2002,22(1):7-8. [3] 李延芳,于琳,丁建萍,等.针刺与药物治疗腓总神经损伤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03,23(12):715-716. [4] 耿惠.李延芳针灸学术经验点滴[J].中医杂志,2004,45(12):902-903. (本文校对:裴蓓 收稿日期:2011-07-22)
鼻饲盐酸氨溴索缓释胶囊导致胃管堵塞 1 例 石钰艳 范文艳 内蒙古包头市北方医院(包头 041030)
关键词:氨溴索缓释胶囊;胃管堵塞;鼻饲
盐酸氨溴索缓释胶囊适用于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引起的痰液粘稠、咳痰困难。本品为粘液溶解剂,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粘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粘度,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1]。其化痰作用较好所以在临床应用较广泛。 1 病历介绍 患者男,74 岁,脑梗合并股骨颈骨折,骨折内固定术后昏迷。患者昏迷 48h 后常规留置鼻胃肠营养管。患者昏迷,血压高,心率快,血氧饱和度等均不稳定;处于随时抢救状态。为了保证患者的营养需要每日鼻饲营养液和治疗所需的药物;鼻饲肠内营养液是一种符合人体生理的营养支持方式[2]。又因患者长期卧床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医嘱盐酸氨溴索缓释胶囊 75mg 每日 1 次鼻饲。于某日晨鼻饲盐酸氨溴索缓释胶囊后, 午时再次鼻饲时发现胃肠管堵塞,给予挤压,低负压回抽,用温开水冲注判断为胃管完全堵塞。并采取反复冲温开水,挤压, 注入水解蛋白口服液[3],导丝疏通等多种办法均未开通胃管。最后拔出胃管发现胃管末端有长约 2.5~3cm 长的氨溴索缓释胶囊的小颗粒把胃管的孔隙全部堵死。最后在医生的协助下,密切心电监护,备呼吸机,再次留置鼻胃肠营养管。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下病情趋于稳定待出院。 2 讨论 本患者鼻饲的是香港澳美药业生产的盐酸氨溴索缓释胶囊, 其内里性状为白色小丸胶囊,由于部分护士责任性不强,鼻饲时药物未碾碎将原型小丸注入胃管,时间长不断的聚集在胃管末端最后将胃管完全堵塞。又因鼻饲胃肠营养液其粘稠,注入的蛋白成分和氨溴索的小颗粒凝固结块。且鼻饲结束后冲入的水不够多都是造成胃管堵塞的原因。结果:①由于胃管堵塞,耽误正常营养补充和急需药物的给入。②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刺激可随时引起缺氧,呕吐、心率增快、血压增高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③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引起家属的不满,诱发医患,护患之间的矛盾。④通过此次经验教训告诫同仁们无论进行任何护理操作都要加强责任心,熟悉该药的作用,副作用和本药物的性状。并达到给药准确无误,安全可靠。⑤本失误,耗时,耗人造成不必要的人时耗损。⑥告诫我们护理人员如有同样性状的药物如奥美拉唑胶囊和片剂其内部也是小丸胶囊,鼻饲时一定要彻底碾碎,冲入温开水不少于 60ml。 (本文校对:张文娟 收稿日期:2011-07-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