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型医案 十七
马XX,48岁,营业员。(外阴白斑) 初诊:1996年3月。主诉外阴瘙痒2-3年,一开始并未引起注意,近阶段瘙痒加重,有时坐卧不安。痒重时伴有干痛,外阴皮肤变白,局部皮肤增厚、粗糙、有小裂口。曾用药膏外抹,暂时稍好转,随之又痒。以夜间更重。同时伴有腰酸困,头晕目眩,心烦,有时耳鸣,手心热,月经周期紊乱,量少.舌偏红,苔薄,脉细无力。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基本正常,已婚已产型,可见阴蒂和小阴唇皮肤变白,阴蒂处皮肤增厚、粗糙,和周围皮肤有轻度的粘连。小阴唇平坦,皮肤变薄,阴唇间沟亦变白。 辩属:外阴白斑(肝肾阴虚型) 治则:滋补肝肾,养心益脾。调理气血,疏通经络。 玄参15克、麦冬20克、益母草15克、制何首乌10克、枸杞子15克、菟丝子12克、女贞子10克、牡丹皮20克、覆盆子15克、墨旱莲20克、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20克、白鲜皮15克。 同时给以外洗药:鹤虱风30克、苦参20克、蛇床子30克、淫羊藿30克、鹿衔草30克、白鲜皮30克、蝉蜕10克、补骨脂30克、核桃树的嫩尖一把。煎水熏洗,日一次。本药一剂可重复用2-3天。另外给以波姆光烤局部,每日一次。烤时抹鱼肝油。烤电后抹本院自制的白斑膏。平时注意增加营养,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二诊:患者瘙痒稍减轻,心烦、头晕好转,仍有耳鸣。月经来潮,量不太多,色红,腰酸加重。上方去何首乌加桑寄生20克,续断20克。 三诊:药后头晕耳鸣基本消失,瘙痒仍有时难忍,舌红好转,脉细无力。 熟地20克、当归15克、白芍20克、枸杞子15克、牡丹皮15克、菟丝子12克、鸡血藤30克、桑寄生20克、制何首乌10克、续断20克、玄参20克、麦冬20克、太子参20克、地肤子20克、桑椹20克。 四诊:药后诸症好转,瘙痒明显减轻,皮肤颜色较前鲜活,局部粗糙好转,腰酸基本消失。舌红好转,苔薄,脉细无力。 熟地20克、当归15克、白芍20克、枸杞子15克、鸡血藤30克、益母草15克、牡丹皮12克、菟丝子15、续断20克、麦冬20克、玄参20克、黄芪20克、丹参20克、炒蒺藜15克、白鲜皮15克、蝉蜕10克。 后宗上方随证加减服用2多月,小阴唇皮肤明显好转,基本接近正常,阴蒂部仍有轻度粗糙,偶有瘙痒。 按:外阴白斑亦称外阴硬化性萎缩性苔藓,病因不明。目前大都认为是外阴局部神经和血管营养障碍引起的组织变性与色素改变。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局部皮肤变白,硬化、萎缩、易溃疡、皲裂。本病的形成一般分为虚症和实症。 虚证有脏腑阴血亏损或阳虚内寒,或血虚失荣终致冲任虚损。实症可因肝郁伐脾,肝热脾湿,湿热侵渍,阴部为湿热阻遏。临床以虚证多见。该例患者素体月经不调,先期量少,阴血不足。肝肾阴虚日久,血虚生风,虚火内动,复灼阴血,外阴失于濡养,由不润而干燥萎缩,色泽变白故出现本病。治疗上首先给以滋补肝肾,养血祛风,选用滋补肝肾汤加减。结合临床辨证再加生地、清热凉血,滋阴补肾,润燥生津;白芍解痉镇痛抗炎,养血调经,敛阴柔肝,用于肝血亏虚、肝郁血虚,还可用于气血不足的头晕目眩,面色萎黄;当归补血活血,调经通络,抗老消斑、润肠通便,用于一切血虚血瘀的病症。后又以益气补血,滋补肝肾为主,并随证加减选方用药。用熟地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对肝肾阴虚,腰膝酸软,月经不调的血虚症有很好的疗效;再加丹参、鸡血藤补血行血活络,通经祛瘀生新。白鲜皮、地肤子、蝉蜕止痒清热祛风解毒;白蒺藜活血祛风止痒;太子参补气健脾,生津润肺,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黄芪大补气血,增强免疫功能,促进机体代谢,增强耐缺氧及应激能力。诸药达到肝肾得补,气血畅行,血行肌肤得养,真皮血管的血液循环恢复正常,病变部位逐渐恢复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