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肩凝症
案1:陈某,男,52岁,于2015年9月15日初诊。 主诉:右肩痛1年余。 现病史:患者于2014年8月,因在工厂过度用力工作后,右肩疼痛不已,每于夜静时痛剧,常觉肩颈不适,于8月16日经某院X线照片检查,颈椎未见明显病变。经多方医治未见好转而来诊。 刻诊:右肩胛冈上部有明显压痛点,肩部外展、后伸动作均受限制,右肩外展约70°则痛,不能上举摸头,舌质淡红,舌苔白,脉略弦。 辨证:寒邪凝滞,气血不畅。 治则:通络逐痹,调畅气血。 处方:针取右肩阿是穴处三个阳性点、第5颈椎~第2胸椎夹脊穴处两个阳性点。 操作:用较强的刺激手法,挑刺上述穴、点,反复牵拉旋动,每隔1日进行挑刺1次。 二诊(2014年9月21日):经针挑治疗3次后,肩痛已显著减退,肩臂功能活动亦大有进步。 三诊(2014年9月27日):针挑治疗5次后症状已基本控制。停针1个月后随访,经针挑治疗共6次之后,右肩痛已消失,肩臂功能活动已恢复正常,未复发。
案2:黄某,女,47岁,于2015年6月1日初诊。 主诉:左肩部疼痛,活动受限13天。 现病史:患者于13天前开始身微发热,继感左肩疼痛,尤以肩胛岗至锁骨肩峰端为甚,痛时向臂部外缘放散至肘关节,夜间常因疼痛而醒,晨起稍活动及用手揉搓局部后疼痛减轻,左手不能抬举梳头,伴见乏力头晕,心慌,纳呆。 刻诊:左上肢外展抬举80°时则痛加剧,在肩髃穴处压痛明显,脉浮缓,舌质淡红,苔薄白。 诊断:肩凝症 辨证:风寒侵袭经络,气血凝滞。 治则:调气血,祛风寒,舒经活络。 处方:天宗(针后加灸)、肩髃、曲池、臑会、合谷。 操作: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二诊(2015年6月4日):针刺上穴后,诸症大减,夜寐已无痛醒现象,仍本上方治疗。 三诊(2015年6月6日):经治5次后,疼痛基本消失,头晕乏力减轻,无心慌心跳,睡眠食欲正常,左上肢活动自如。 四诊(2015年6月11日):患者自觉好转而自行停止治疗。 按语:案1患者属经络不畅的痛痹疾患,所以着重用病位局部邻近取穴法,于患侧肩胛区选取阿是穴为主,配选下颈部夹脊穴,用较强刺激手法挑刺,牵住皮下白色纤维组织,反复进行左右摇摆旋转牵拉动作,以触动所在部位的经络。挑完之后,还留有创口,创口存在着组织再生过程,在这一段时间里,留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俾其有利于达成较持久的有效刺激量,这就可能具有类似针刺加艾炷灸综合治疗的作用。 案2患者肩凝症由于外感风寒所致,其外邪凝滞于手阳明与手太阳经脉,恶寒发热为太阳表证,察其疼痛最甚之处为手太阳小肠及阳明经脉所分布,由于患者平素体弱,气血不足,受风寒所扰后气血运行障碍,又兼阳明受邪,故出现头晕、纳呆、心慌等证,其舌脉均是太阳表证之象,所以治疗以疏风散寒,痛经活络为主。方中天宗疏解太阳之风寒而通经络,且用悬灸加强散寒通络之力,肩髃、曲池通阳明经络止痛,取少阳经之臑会在于舒经活络,因其为经脉所集结之处,合谷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止痛,诸穴合用,使表风散寒,经脉气血通畅而诸证消失。 下一篇:典型医案—便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