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谈脑血管病患者的春季养生 邯郸市中医院脑病科 崔娅晖
养生在古代又称为“道生”、“摄生”、“养性”、“卫生”等,及保养生命之意,它体现了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传统预防思想。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认为人是“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是自然界的产物。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强调“天人相应”,人体必须顺应四时的自然变化,适时调整饮食、起居、情绪等方面,以达到调养脏腑机能、健康长寿的目的。 春三月,是自然界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季节,其与五行之“木”相应,与中医脏腑理论的“肝”相应。春季保生摄生不当,易伤肝气,即“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对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曾罹患脑梗塞、脑出血的中老年朋友来说,肝气郁结或升腾太过,易发生眩晕、中风的病证,所以脑血管病患者尤宜重视春季养生。以下从几方面谈谈春季养生摄生的要点: 调情怡性,以畅升降之机 春令养生,贵在于调畅情志,养生发之阳气,顺应春季“生”的特性,保持精神愉快,胸怀开畅,即如《素问》所言:“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以使志生”。《摄生消息》中的方法,可供借鉴:“春日融和,当眺园林亭阁,虚敞之处,用捋滞怀,以畅生气。不可兀坐,以生抑郁。” 起居有常,以绝外邪之患 夜卧早起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曰:“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春季应晚睡早起,子时之前,即晚上11时之前入睡,早上鸡鸣时间即5点左右起床。子午流注理论认为:肝胆于子时(夜11时-1时),丑时(1时-3时)最兴奋,如前所述,肝胆与春季相应,所以春季应注意这段时间内的睡眠。 慎时穿衣 初春之季,极易出现乍寒乍暖的天气,此时应依《内经》“春夏养阳”之旨,去寒就温,注意保暖,衣着不可顿减。《千金要方》中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既养阳又收阴。《老老恒言》中亦赞同此观点:“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 谨和五味,使骨正筋柔 《内经》根据春季的季节特点与内在脏腑气血阴阳的关系来指导人们选择春季适宜的食物。 《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曰:“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意思是说,肝旺于春,肝为风木之脏,喜条达而恶抑郁,故宜食辛味之物以散之,如粳米、牛肉、枣、葵等,辛性发散,能开腠理,通津液,调畅气机,另外从五行上说,肝属木,甘味属土,木能克土,春月肝木旺盛,易乘克脾土,故食甘味能培护脾土以防肝乘。 《寿孝养志新书·春气摄养》云:“当春之时,其饮食之味益减酸增甘,以养脾气。”酸有收敛之性,与春阳生发之性相悖。且肝木味酸,过多摄入酸味之物易使肝气功能亢盛,肝木克脾土,而使脾受病。甘味入脾,食甘益脾气,则可补土以抑木,故在饮食上应减少酸味,增加甘味。 劳作有度,以利气血之流 春季天气转暖,万物复苏,人体各脏腑器官的功能也相应的开始恢复生机,春天的运动应采取有助于阳气生发,强健各脏腑机能的方式,如散步,郊游,放风筝,打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不仅能舒张筋骨,畅通血脉,增强机体机能,而且使人精神振奋,心旷神怡,有助于心智发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广步于庭,披发缓行”,意即放松身形,适度活动。对于有肢体功能障碍的脑血管病患者来说,春季适当锻炼,有助于肢体功能康复。 总之,春季养生应顺应其“生”的特性,人体在经过夏长、秋收、冬藏3个季节后,体能已积蓄很多,此时应顺应春生特性,进行推陈出新、畅发生机,使阳气舒展,气血流通,以护此“初生之阳气”。
专家简介:崔娅晖,主任中医师,教授,河北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会常务委员。擅长脑血管病、高血压、心血管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脾胃病、外感病的诊治。
|